2023年永不消逝电波观后感9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文章内容

2023年永不消逝电波观后感9篇

时间:2023-07-20 0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第1篇当我看完《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时,心中不禁生起了许多感慨。一个伟大事业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表面上的斗争以外,还有那些地下的黑暗中果敢而坚强的牺牲和付出。李侠和赵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不消逝电波观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永不消逝电波观后感9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1篇

当我看完《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时,心中不禁生起了许多感慨。

一个伟大事业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表面上的斗争以外,还有那些地下的黑暗中果敢而坚强的牺牲和付出。

李侠和赵子岐在我看来都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英雄的形象,他们有苦恼,有挣扎,也有错误的抉择。

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李侠有坚定的信仰。他为了共产党的胜利,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性命。

在这种牺牲精神下,李侠这个人物形象也变得饱满和光芒四射起来。

作为地下工作者的他,要接触许多常人接触不到的黑暗事情,而在这黑暗中能让他看清前路的,我想就是对共产党的信仰了。

赵子岐和李侠一样都是情报工作者,而且两个人都有着非常强的个人能力。

在赵子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性的挣扎:他对李侠的嫉妒,知道救出的人不是军统,而是共产党的人时的崩溃和绝望。

最后知道情报还是被带到共产党手里,这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他选择了与李侠同归于尽。

这对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终究成为了反目成仇的敌人,这也让这部电影有血有肉,而且更加有深度起来。

在李侠和赵子岐的爱恨纠缠中,体现出来的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也体现出共产党人不是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会迷茫,会挣扎,会苦恼,但是终究不忘初心,让萤火可以燎原。

如果说共产党的伟大成功是一座大厦的话,那像李侠这样为共产党付出的人,就是建成大厦的砖块。

大厦的巍峨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一块块砖互相堆砌的结果。这些砖块让大厦的根基更加稳固,让大厦能够建得更高,建得更大。

共产党的伟大复兴也是如此,他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舍身忘死、勇于奉献之后的成果。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生活在共产党光辉笼罩下的我们,更应该对这些先辈保持足够的尊重和敬仰。

他们是共产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奠基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2篇

今天,我看了一部让我终身难忘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看完后,我留下了一句又一句的感悟。

1939年,是抗日的最艰难的时期。共产党中央为加强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派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来到上海,与党员女工何兰芬假扮夫妻,开展工作。在艰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间产生了爱情,后经领导批准结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侠不幸被日军逮捕。不久日军怀疑他是重庆国民党派员,将他释放出来。出狱后,国民党地下人员姚苇也误认如此,想拉李侠下水,为国民党工作。李侠深入虎穴,巧取敌人情报,并将敌人的谈判内幕在报上揭露出来。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地下电台,李侠奉命转移。恰在此时,两个紧急的重要情报必须要发出去。李侠承担了任务。他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让妻子带儿子先行转移。当他发完电报,已被敌人包围。他镇静地向延安发出了最后的告别信号。不久,李侠被国民党杀害,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永世长存。

在战场上,多少人牺牲了,多少人被侵入者无情的杀害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存在我们的心间,他们的灵魂却永远留在这他们誓死捍卫的土地!战争是无情的,中国发生过许多灾难,南京大屠杀,细菌战……但都是在战场上奋斗的战士与历经磨难却永不屈服的群众给击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秉性!

中国,是不会被他人击倒的国家,中国人,也是不会被击倒的人们!战士们,更是不会屈服,让我们一起称呼牺牲的战士们为:英雄!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3篇

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描述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李侠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在上海出生入死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出重要情报,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被李侠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被捕后,在牢狱里他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为了不让敌人得到秘密电台的信息,他毅然把纸条吞进肚子,他用他的机智保护了组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因为,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想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革命怎会成功?现在的快乐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4篇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走进长宁区舞蹈中心的大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宣传墙上的这句话深深吸引着我。

河,水组成;水,生命源动力。河水不干涸,生命永不息。宇宙万物,每一个体的生命时间却又是不同的,无数生命体在不断的接续中形成历史的长河,每个生命都在某一个时段停留。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那些年轻的生命停留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那一时期,该剧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用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中共党员李侠与战友们潜伏在敌占区,秘密用发报的方式传递情报,不幸暴露身份,毅然赴死的悲壮故事。当故事行进到高潮部分,音乐缓慢而悲壮,暗黑的幕布上渐显出带着火光的大字“永别了,同志们,我会想念你们的”。这是李侠完成最后一次发报任务,与战友们绝别。年轻的生命为革命事业而奉献,让人为之大无畏精神而敬佩,也为年轻的生命消逝而扼腕叹息。

人因何而活,又为何而死?似乎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但对于现实中的人物李白等革命先烈而言,却并不难回答,因为他们心中有爱、更有信仰。他们清楚自己的使命,他们甘愿付出,无畏牺牲。时至今日,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华大地逐渐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日趋稳定安康。相对于剧中李侠的死,李侠之妻——兰芬的活更打动我心,兰芬与李侠从假扮夫妻到产生真挚感情,身为人妻的她,眼睁睁看着深爱之人赴死却束手无策,只能吞声饮泪,何等痛苦!何等煎熬!若不为腹中生命,她定会追随爱人的仙骨。死固然可敬,活更需勇气。当五星红旗飘扬在上海的天空,兰芬怀抱李侠之子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新生命诞生在新中国,这是李侠的夙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为之奋斗的目标,兰芬的活体现出了最大价值。

我们身处的和平年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守住和平,则是我辈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应当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光彩。前几日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位人民教师的遗体告别仪式,数百位曾接受他教育的学生前来送别,许多人面对老师的遗体潸然泪下,诉说着恩师的谆谆教导给自已的人生轨迹带来的改变。一个人的灵魂是否高贵,不在于他头顶多少光环,而在于死后有多少人愿意为他真诚落泪。这位教师终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在晚年将个人的百万存款无偿捐赠给教育事业,当电台播放采访他的生前视频时,问到从事教育事业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时,他用八个字回答“择一事业,忠其一生”,没有慷慨陈词,没有振臂呼喊,简短却有力量——那是爱与信仰的力量。

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却可以选择如何精彩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深沉地思考,忠于初心,着眼当下,在社会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一生时间何其短,既已选择,必将前行,终己一生,无愧于真心,死时亦坦然。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5篇

今天,我看了一部让我终身难忘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看完后,我留下了一句又一句的感悟。

1939年,是抗日的最艰难的时期。共产党中央为加强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派电台李侠从延安来到上海,与党员女工何兰芬假扮夫妻,开展工作。在艰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间产生了爱情,后经领导批准结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侠不幸被日军逮捕。不久日军怀疑他是重庆国民党派员,将他释放出来。出狱后,国民党地下人员姚苇也误认如此,想拉李侠下水,为国民党工作。李侠深入虎穴,巧取敌人情报,并将敌人的谈判内幕在报上揭露出来。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地下电台,李侠奉命转移。恰在此时,两个紧急的重要情报必须要发出去。李侠承担了任务。他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让妻子带儿子先行转移。当他发完电报,已被敌人包围。他镇静地向延安发出了最后的告别信号。不久,李侠被国民党杀害,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永世长存。

在战场上,多少人牺牲了,多少人被侵入者无情的杀害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存在我们的心间,他们的灵魂却永远留在这他们誓死捍卫的土地!战争是无情的,中国发生过许多灾难,南京大屠杀,细菌战……但都是在战场上奋斗的战士与历经磨难却永不屈服的群众给击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秉性!

中国,是不会被他人击倒的国家,中国人,也是不会被击倒的人们!战士们,更是不会屈服,让我们一起称呼牺牲的战士们为:英雄!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6篇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央电视台在最近每晚的黄金时段一直在播放电视连续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随着剧情的深入,一幅幅争取自由,抗击侵略者的感人画面渐渐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从中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确实是来之不易,是用千百万革命先烈的生命与鲜血换来的!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并没有参加过我们的父辈为解放新中国而参加的各种战争,但是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多年教育使我们深深地懂得,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是我们,也是我们的子孙万代的义务与责任!

早在35多年前,我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升入了锦山中学读高中。这是一所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我被分到了五班-----无线班。即无线报务和无线话务班。我们每天学习的课程就是背密码、练抄报,收报、发报。学习,给我的高中时代增添了许多乐趣,更增添了神圣、多了一份责任!我们住校、我们训练、我们度过了紧张而快乐的高中时代,令人怀念不已。在毛主席逝世的日日夜夜,我们在教官的带领下真正演习了一番。。。。学校周围便成了我们的阵地,“851、851,702呼叫。。。”“702、702,我是851。。。”我们身背报话机,卧在庄稼地深处,一阵阵无线电波在学校上空回荡。。。。。收报、发报,忙得不亦乐乎。。。!

在打到4人帮以后,很多以前的老电影,有些都是未曾公演过的电影都在陆续重新放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赵丹表演的李侠就是革命者的化身,令我们敬佩不已,特别是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就是通过发报机的键盘传送的情报,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既崇拜又兴奋不已,百感交集汹涌澎湃青春的热血与激情在我们的胸中荡漾。。。。。。

多年来我们虽然没有从事当年所学的无线报务无线话务专业,但是当年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鼓舞着我,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现在我每天晚上看着央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随着剧情发展,不知不觉地常常与当年的同名电影相比较,同时还会不知不觉地回想起锦山中学77届五班,想起锦山中学那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7篇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讲的是1938年抗日战争中,为了革命事业,有两名战士假扮夫妻,潜入敌人内部为共产党总部延安发送情报,他们一个叫李侠,一个叫何兰芬。一开始,何兰芬不适应他们所在地的环境,但有李侠在她身边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适应了。李侠为了能安全的发电报,经常藏到楼顶上去发。可有一天,敌人发现了李侠的行动,就秘密把他和何兰芬抓了起来。

在牢狱里他们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后来,何兰芬被放了出来,她回家以后,自己非常艰难地生活着,直到李侠也被放出来,于是他们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个汉奸让李侠把一些电报发给敌人,李侠没有办法,只好按照汉奸的安排把电报发了出去,同时,他趁汉奸不注意,顺便给延安也发去了一份,这充分体现了李侠的机智和勇敢。然而没过多久,敌人还是发现了李侠的行动,于是便准备逮捕他,由于他早得到了消息,赶紧逃走了。但最后敌人还是发现了他,并残忍的把他杀害了。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以不辜负为我们牺牲的那些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8篇

观看完《故事里的中国》首期节目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我从并不长的剧情中真切感受到了那种艰难的革命岁月里最真诚、最热烈情感,内心深处不由得对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赴汤蹈火的革命烈士油然升起敬意。

那些地下党员,如同黑夜里的微光,一旦牺牲,可能连名字都不被人记得,是什么让他们赴汤蹈火,拼死保卫心中荣耀?是对新中国的满腔期待和心中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李侠与何兰芬,便是那万千微光中的一束。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是曾经用无线电波在上海和延安之间架起“空中桥梁”的地下党联络员李白。他长期战斗在我党秘密战线上,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犹记得视频最后李侠牺牲的一幕幕场景,上海解放前夕,敌人发现李侠的方位只需五分钟,可李侠还有三份重要的长文电报需要在当晚发送。五分钟,远远不够。生或死,一念之间。最终,李侠选择了坚守岗位,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事业的胜利。与妻子何兰芬离别时,还有两天便是新年,这本该是万家灯火齐亮,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却要进行生死离别。“我好像看到了解放的样子”,“我们的孩子会在1949年出生,他会是新中国的孩子”李侠说。他不得已,骗着何兰芬,让她先撤离。“你相信我的技术”可李侠明白,这一别,便是永别。

“五分钟,你超时了,你超时了,李侠”何兰芬满含热泪,声嘶力竭的哭着,陪伴她多年的革命伴侣早已是她心中挚爱,超时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五分钟,我超时了,但这五分钟,我是自豪的,我仿佛已经看见新中国了。”这一刻,李侠是平静的,即使他已经预见了自己接下来将要面对的酷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最终,李侠被逮捕,被施刑,可敌人的刑具没有从他口中套出一句话,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以及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新中国,我相信,他始终无悔。李白烈士的一生像一根火柴,他一直潜伏在黑夜里,当我们划亮这根火柴的时候,也预示着他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也恰恰是这根火柴发出的微光,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

当年的收报员苏采青在节目现场向烈士发出了一封明码电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希望这滴滴答答的电波声能够跨越时空,告慰英烈之魂。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了今天的我们幸福生活的起点。他们不求名,不为利,他们愿做黑夜里的微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微光,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富强的中国。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如今的繁荣盛世,是英勇的烈士们用智慧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做出了无数牺牲,谱写了无数英雄壮歌。他们心中有着坚定信仰,脚步就更加有力量,他们不断拼搏、不断向前。越是艰险,就越要向前埋头苦干,他们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时代业绩。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第9篇

上大学时,我曾有幸聆听上海财经大学一位教授的讲课,其中他说每当有国外老师、教授谈起中国像我们这样还在学习的少年人时,他就会背上一段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少年说》,这样什么问题都能解答。台下皆笑,笑教授的幽默,知答案的精准,谦少年的傲气!然,如今学区遍布,培训漫天,少年之气好似早早的就被沤在社会之中。“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怎么背都似没了底气。

最近有部电视剧备受关注,一部关于高中生的《少年派》,激起了许多现在年轻人的共鸣,剧情围绕四个家庭,讲述了家庭成员迎着阳光风雨努力奋斗,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从最初的第一集开始,就有不少的弹幕认同这部剧的真实,不少人在其中的片段上寻找到自己的曾经,或者说如今的自己,感同身受之余,一吐少年人的苦水。然,作为一个80后的“老青年”,已经难以从其中感受到共鸣,姑且对着现在的少年们,让我说一句“你们”少年,何其幸福?

比起以往国产青春剧中为博人眼球,题材都是以早恋、暴力加堕胎为刺激点,虽然有了足够的关注度,但看完后,更多的人都满头问号:这是谁的“刺激”青春?噱头用多了,入了“俗”,便成了套路,臊得慌。《少年派》可谓踏“俗”而行,剧中的故事皆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清新脱俗,贯穿于校园和家庭之间,幽默风趣之余,给人以认同感,一旦帮“你们”这帮新时代的少年回忆起自己青春的那个片段,便成了共鸣。片中有一段小高潮讲的是,父母未能履行对孩子在考试及格后,给予其一千块奖励的承诺,随后闹出的家庭小闹剧,让人感觉轻松而捧腹。此时的弹幕便会发出种种抱怨的小情绪:我妈就这样的!我小时候脾气比这个还要倔!这有点像我家……这或许就是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原因之一,拍出了当下少年学习与生活的真实一面,就像电视剧简介中说道:少年们桀骜不驯,迎着阳光、风雨,如春草般蓬勃生长。然每集的弹幕中偶有这样的感慨:这样的父母真好!这学校好美!你们好幸福!每当看见这样的评论,我知道这是“我们”。

我的少年时代仅仅是“少年”,并没有什么“派头”。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却每天催促着我努力读书,争取清华北大。从小我便害怕父亲的手里的棍棒,哪怕这是防止我学习下降生活歧途的保护;唯独偏爱母亲手心的针线,从来都是预防我心理孤独身体受冻的寄托。学校里,黑板的上方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纸质标语,红底黑字,十几年执着在墙头,偶有掉落也是因为墙皮脱落。从小在此毕业并被教育成“社会主义一块砖”的长辈,告诉我,国家强大了,家庭富裕了,长大后就不用做“砖”了,要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而年幼的我深知“栋梁”为何物,从语文课本和班主任的教育中大致理解为:科学家、画家,或者是公交车售票员。我的少年时光也偶有小高潮,比如父亲从工厂里带回来的一块油炸大排,或者凭自身实力哭出来的某个地摊玩具,悲喜从何而来?我从小就知道,眼中泪水嘴上油,如是而已。吃着榨菜咸菜,喝着酱油粥,骑着脚踏车长大后的我,踏上社会后看向吾辈众生,握紧拳头,朝着“栋梁”的方向成了“我们”。

白岩松说:“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往往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我们的幸运是可以感受“幸福”,然不曾想当眼前灯光昏暗,音乐响起,舞台的中央,会出现一名小学徒。6月末,我观赏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15岁朝气蓬勃,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上海地下党,牺牲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个月。他的“少年派”,有“派”,让人动容。故事以改编自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的共产党上海地下电台的发报员李白的真实故事。白色恐怖之下,整个中国的孩子们普遍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每年直接死于饥饿的孩童有数十万,努力活下去成了残酷的现实,小学徒就是无可奈何地活泼在这残酷之中。

舞剧中人物的微妙关系连接了整条故事线,小学徒的故事线中让他心潮澎湃的是卖栀子花小女孩送其的一朵小白花,纯白无瑕,搭配上欢快的音乐,他的羞涩挠头,轻快舞蹈好似让整个舞台都泛起了粉色,这也是整部舞剧中,我唯一的一次笑容。同为笑容,小学徒为掩护“李侠”自愿牺牲后的那一抹笑容,透着乐观,赢得了台下掌声与泪水,也让舞台的气氛变得无比沉重。柴静在《看见》中写道:“人还能笑得时候,是最不容易被打败。”我从在舞台上这小学徒的身上看见了青涩而沉重的乐观,那绝不只是少年,却是伴随着坚定毅力、人性的光辉、对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大“派头”。

电视剧《少年派》中主角林妙妙有一句话:“广播站挚于我就如同百草园挚于鲁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小学徒的“百草园”,我无从得知,或许是和同为地下党并光荣牺牲的裁缝师父朝夕相处的裁缝店,又或者是卖花女赠其花朵的某个巷尾街角,最终随着一声枪响,一切答案消逝不见。可唯一答案又俏然现于每个人心头。特别是当他抬头对着舞台上方的红色光芒立正敬礼,缓慢而肃穆;低头对着台下的“我们”露出笑容,许久且欣慰,我更加清晰地看见了他的“百草园”,是如今的我们,如今的上海,如今的祖国。他看向我们,就好像我们看向《少年派》,心中感慨:这样的父母真好!这学校好美!你们好幸福!我值得这么做……

白色恐怖下,小学徒牺牲了,当他成了千千万万的“他们”,换来了上海解放、全中国解放。“栀子花——白兰花”上海一首民谣再次悄然于耳畔,回荡于这个和平年代……舞台上,电波声再次响起,醒于世人!永不消逝!


推荐访问:观后感 电波 消逝 永不消逝电波观后感9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合集9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知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