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集锦1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集锦1

时间:2023-07-20 07: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1篇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集锦1,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集锦1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1篇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2篇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
地点:北京 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 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四、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3篇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广州)

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 注: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

概况:1924年5月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注: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时间: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先锋部队——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注: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武汉国民政府

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

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上海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后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3、全国统一

(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注: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4篇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7、18课)

第17课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谈判。

蒋介石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结果: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

时间、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主要战役:
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947年夏,刘、邓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

反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开辟的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了。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共产党英勇作战,指挥得当;

②共产党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

④国民党指挥不当等等

单元小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第19 课

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他创办企业:

大生纱厂、南通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院)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

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第20课

1、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2、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3、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

4、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社会习俗的变化P106

第21、22课

2、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3、清政府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于1905年废除沿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4、文学艺术成就(可连线补充) 文学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5篇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

第14课

1、“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

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和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3、西安事变

背景:

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第15 课

1、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据战后远东军事法庭统计,六周内共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主要战役

2、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3、中国共产党“七大 ”

(1)时间、地点:1945年 延安

(2)主要内容:

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抗战结束。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6篇

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管齐下。比如说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习激情,创设历史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历史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收获。通过直接感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可以采用探究法。在以情景教学法,探究法为主的前提下穿插着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并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果本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更清晰、更深刻。

第二、改变以老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近三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本人对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从原来的照本宣科到现在多种手段。在20XX年度下学期,本人接手初二(3、4)班的历史教学,刚刚接手时,发现这两个班学生对历史豪无兴趣,完全记不住人名、地名、事件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具体的做法,其一,先安排一个得力的科代表助手,用科代表的力量去感染其他同学。其二,改变课堂模式,把要默写的内容一定要在课堂上面过关,该练习的题目也要学生会做懂做,理解加记忆。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两个班的成绩从原来的倒数几名变成了前几名,这更让我坚定了一定要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小的力气,用最少的时间,取的最快的进步。

整节课贯彻提纲式教学和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提纲式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层次清晰,知识结构简单明了,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边讲边练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构建灵活开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开放,从过程角度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和发展。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历史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体验历史学习过程。这样,中学历史课的面貌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历史教学的质量就会有显著提高。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节中,我们围绕“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这一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和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加深刻地认识19世纪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趋势,增强全球化的民族意识。步骤如下:第一步,提出课题,将学生分成“中国组”和“英国组”,分别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两国概况;第二步,各组拟订调查纲要,分头搜集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综合比较,注重政史地知识综合,从地理、人文环境比较;第三步,课堂上“中国组”和“英国组”陈述两国概况,大家讨论中英两国情况说明了什么?中英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第四步,课后进行资料成果展览,突出国防意识和与时俱进、富国强兵的主题。

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历史新课程能否顺利推行,一要看新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学习,即要有好的内容来吸引学生;二要看教师是否能胜任新课程,即要有好的教师来教学生。根据现代教育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时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人们常说教师即课堂、课本即课堂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这种现象在学校是常有的。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结合的能力,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进而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通过学习和提高,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其教学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历史信息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这是历史老师帮助和知道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老师顺利进入历史新课程的重要条件。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让历史课堂灿烂起来,使学生爱学历史,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在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主动走近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参与新课程的实验,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7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二、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路线

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转折

(1)内容:

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

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①恶劣的自然环境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衣少食

4、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8篇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能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较大,弹性大,能够摸到脉搏。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管腔,弹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呈现暗红色,叫静脉血。

9、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如:头部、肝脏、胃等)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完成了血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在肺处为血液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排出部分二氧化碳,将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0、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舒张压一般为8--12kpa。如果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8kpa,就是低血压。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内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其中肾脏是尿液的形成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3、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

4、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9篇

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世界文化的特点:丰富性和多样性。

2、节日是一种习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3、怎样看待文化差异?

文化存在差异,不分优劣,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会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4、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在全球化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5、对待不同文化,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要加强沟通,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既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现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6、如何对待文化差异?(面对文化差异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加强沟通,既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平等交流,相互学习。我们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7、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推动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照抄照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如何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1)学习外来的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接受。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重任。

(3)对外交往的方法

9、 面对文化差异的做法?(怎样面对文化差异)

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避免妄下断言;寻找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10篇

我与父母交朋友

1、与父母冲突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2、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出于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3、逆反心理

(1)含义:两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常常产生的反感。

(2)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要说那个好;要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3)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误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4)危害: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伤害了父母。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如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

(1)冷静分析(2)商量沟通(3)换位思考,寻求最佳结果

4、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有哪些?

(1)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2)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3)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4)宽容父母,宽容中获得快乐。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11篇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

1、导火索:宋教仁遇刺案。

2、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失败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7项准备工作)

失败原因: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帝国主义国家由支持到反对袁世凯众叛亲离。

三、护国战争:

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局面: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

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危害: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到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12篇

爱在屋檐下

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形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现代家庭结构类型:一般分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还有少量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4、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享尽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尽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5、父母之爱是(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的)(不求回报的)爱。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6、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教育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7、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育和哺育我们成长,为家庭做出了贡献。(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是我们的天职。

8、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9、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照顾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10、如何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11、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愚孝和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11、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父母(长辈)?

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过贡献,对我们疼爱有加,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我们理应孝敬他们。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13篇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 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狂人日记》

提倡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14篇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和信息库。

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⑴染色体

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一定,一般成对出现。

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例如,当一个婴儿的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就会导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有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⑵DNA与基因

DNA分子上面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眼睛的大和小;眼皮的单和双;兔子的白毛和灰毛。

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信息单位。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所决定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如AA、Aa都是显性性状,aa是隐性性状。

三、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⒈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聋哑等。

⒉优生优育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四、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15篇

老师伴我成长

1、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2、教师工作的特点?(作用?)

(1)人类文明的传播者(2)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3)人类灵魂的工程师(4)教师能影响人格,唤醒情感,作出榜样。

3、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容?

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5、(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情感,一切从(沟通)开始。

6、与老师沟通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原谅老师的错误(4)礼貌待师(5)注意场合(6)勿失分寸

7、当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你是如何正确处理的?

(1)要分析自己的问题,多反思自己的行为(2)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立场上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3)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4)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作出解释,说明情况(5)也可以书面表达自己的想法(6)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态度诚恳,方法恰当地指出。


推荐访问:集锦 知识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集锦1 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集锦15篇) 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