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爱莲说课件集锦6篇(完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爱莲说课件集锦6篇(完整)

时间:2023-07-18 22:30:02 来源:网友投稿

爱莲说的课件第1篇一、导入课文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课件集锦6篇,供大家参考。

爱莲说课件集锦6篇

爱莲说的课件 第1篇

一、导入课文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

疑难字词:颐蕃濯亵逸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预习:

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蕃濯亵逸鲜

大家齐读两遍。

四、正课

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4、(出示小黑板)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

6、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掌声鼓励。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我把莲的这些特点,画在了黑板上,大家齐读一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
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
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8、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9、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的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剩下的六个花瓣由大家总结。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10、大家总结的很好,我把君子的品德写在了花瓣上,请几位同学把这些君子的品德贴到与莲花相对应的位置.

大家共同绘制了一幅莲花君子,通过这两幅图,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11、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菊花有什么特点,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

深秋时节。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它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隐逸者)

从这一点上,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与世俗作斗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从正面衬托.)

1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14、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五、总结:

1.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爱莲说的课件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熟读并背诵全文。

2、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

2、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掌握本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入:

1、了解“说”这种文体

"说"就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3、读准字音。

颐()淤()濯()亵()

清涟()不蔓()不枝噫()

鲜()有闻(二)课堂探究

(二)课堂研讨

1、初读美文

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朗读流畅,把握节奏

2、听录音,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及情感

3、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蕃:独:染:濯:益:植:

亵:鲜:宜:

重点句子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找出文章主旨句

5、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写莲的,分别赞美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6、文章为什么写菊和牡丹?

7、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积累关于莲花的古代诗词。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心的认识和看法?

(四)反馈检测: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堂探究

2、语气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只是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应轻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作者抒发自己志向的一句,应用慨叹的语气来读,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则是对世人追求富贵之风的一种鄙夷,应用讽刺的语调读。

“菊之爱”一句,有惋惜的意思,陶渊明虽不同于世人,但是和作者的喜好也不尽相同,作者认为只有像莲花这样“出污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对“菊之爱”一句应该读出惋惜的语气。

第二段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是肯定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后面的“莲,花之君子者也”是强调的语气,应比前两句读得重一些。

4、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5、生长环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可亵玩焉。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志洁行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端庄令人尊重

6、菊:品格高洁超凡脱俗——正衬

牡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反衬

7、运用了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节操

反馈检测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①的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爱莲说的课件 第3篇

一、导语设计

图片导入。

二、解题

1.了解莲这种植物。

2.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听范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疑难字词。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明确: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七个短语分别从哪方面来描述莲花的?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

3.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用莲花来寄寓君子之美德,这是属于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

托莲花的形象,言君子之志。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

明确:全文以菊花从正面衬托莲花,以牡丹从反面衬托莲花,由此,作者在结尾段的议论就水到渠成了。

6、再次体会“说”这种体裁,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明确:第一段:记叙、描写;第二段:议论 抒情。古代的“说”这种文体,可以综合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但无论用哪一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或是说明一个事物。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教师小结:

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4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爱莲说的课件 第4篇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结: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总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的课件 第5篇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件演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衬托手法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十六、形成性测试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十七、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爱莲说的课件 第6篇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推荐访问:课件 集锦 爱莲说 爱莲说课件集锦6篇 爱莲说的课件(集锦6篇) 《爱莲说》优秀课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