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ō fū chuí suǐ【释义】:剥:剥去;肤:皮肤;椎:捶击。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出自】: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造句知识每天一学】:造句是语文训练的传统项目,是表情达意最基本单位,是习作基础的基础。为了达到写对、写美、写具体的句子全面提高写句质量的目标,造句教学要追求几个有效突破。冲破“句式”。学生造句时,往往套用例句结构。根据这一现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冲破模式,尝试例句的变式训练。如“簇拥的人群中,她依然第一眼认出了他。”堵住“捷径”。许多学生的造句,往往重复用过往的材料。根据这一普遍现象,应该堵住“捷径”,启发学生选择当下时间且有切肤体验的材料造句。如“2009年10月1日,游行队伍簇拥着新中国四位不同时代领导人的巨幅画像走过天安门广场。三、不上“保险”。学生摸到了一条造句的“窍门”,即造单句保险,只求主谓齐全,不造复句。教学要鼓励学生提高写句“质量目标”,不仅仅满足作业或考试不出错,还需追求文从字顺,内容充实,笔底烟花,造出词语的生动美妙的情境。